7月8日至7月10日,航海学院“闽智‘船’奇”实践队赴泉港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文明探源,追寻古船印记
实践队走进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——泉港峰尾,探寻古船印记。据了解,圭峰黄氏造船世家凭借精湛的造船技艺,参与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,更让峰尾福船蜚声海内外。在海丝文化福船馆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师生们了解了福船的由来、结构、制作工艺、制作工具,探秘非遗技艺水密隔舱的原理等,通过福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泉港的非遗文化与当地人文风情。
文脉守护,传承中华工艺
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为深入一线学习此项工艺,实践队成员分别前往大福船模有限公司、福船古船模制作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交流,并共建社会实践基地。通过访谈数名非遗传承人、一线工匠师傅,深入、直观地了解了该项技艺的制作工艺及传承现状。同时,师生们在工作坊动手实践打磨船体、上漆涂色的制作环节,感受非遗匠心。
贴近当地,共话海洋文化
峰尾拥有有序的渔航文化,形成了强大的海洋文化产业。在峰尾镇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实践队走进渔丰渔具厂,了解渔网技艺的制作工序,并走访当地渔民,对泉港的渔航文化、船的历史变迁、海洋产业等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知。同时,与社区工作人员达成初步意向,实践队将面向“儿童成长小组”开设义教课堂,科普航海知识与急救知识,传承海洋文化。
船通古今,共育航海人才
从古船文化到现代航运,闽人智慧传递古今。实践队走进兴通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“智慧航海 畅行未来”中国航海日研学活动。据了解,兴通海运公司内贸化学品船运力位居国内前茅,是国内知名的化学品运输航运企业。实践队通过深入了解现代船舶与航运行业发展,学习新时代航海知识,更能领悟古人在造船技术上的智慧,不断开拓航海新视野。活动中,双方共建社会实践基地,共同培育新时代航海人才。
实践队在本次活动中立足泉港悠久海洋历史和海洋文化资源,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“船”的历史变迁,充分利用航海专业所学、加强对古船文化、海洋文化遗存遗迹的保护和传承。未来,实践队将多方联动践行,长效性、持续性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产,为建设交通强国、海洋强国贡献青春力量!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,分享好友和朋友圈